你知道吗?在古老的永州,曾经有一种神奇的蛇,它黑黝黝的身子,白花花的花纹,简直就是个“蛇中美人”。不过,别看它长得美,碰上它的人可就惨了,轻则皮开肉绽,重则一命呜呼。可就是这种蛇,竟然成了人们争相追逐的宝贝!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让我来给你细细道来。

捕蛇者说,这是一篇流传千古的文言文,出自唐代大文豪柳宗元之手。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永州的地方,那里的山野间生长着一种奇特的蛇——黑质而白章。这种蛇的毒性极强,一旦被咬,便无药可救。它却有着神奇的药用价值,可以治愈许多顽疾。

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蒋氏的捕蛇者。他的家族三代都以捕蛇为生,对这种蛇可谓是了如指掌。蒋氏说,他的祖父、父亲都是因为捕蛇而丧命,而他自己在捕蛇的道路上也险些丧命。尽管如此,他仍然坚持捕蛇,因为他知道,这是他们家族唯一的生存之道。

有一天,柳宗元来到了永州,听说了捕蛇者的故事,便决定去拜访这位勇敢的捕蛇者。当他见到蒋氏时,不禁为他的坚韧和毅力所感动。蒋氏告诉柳宗元,他们家族捕蛇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了,而在这六十年的时间里,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
“自从我祖父开始捕蛇,到现在已经有三代人了。我们一家人为了捕蛇,付出了太多的鲜血和泪水。”蒋氏说着,眼角泛起了泪光。
柳宗元听后,心中不禁感慨万分。他深知,这种蛇虽然毒性极强,但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宝贝。于是,他决定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,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神奇的蛇,以及那些为了生活而奋斗的捕蛇者。
《捕蛇者说》原文如下:
永州之野产异蛇:黑质而白章,触草木尽死;以啮人,无御之者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,可以已大风、挛踠、瘘疠,去死肌,杀三虫。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,岁赋其二。募有能捕之者,当其租入。永之人争奔走焉。
有蒋氏者,专其利三世矣。问之,则曰:吾祖死于是,吾父死于是,今吾嗣为之十二年,几死者数矣。”言之貌若甚戚者。余悲之,且曰:若毒之乎?余将告于莅事者,更若役,复若赋,则如何?”蒋氏大戚,汪然出涕,曰:君将哀而生之乎?则吾斯役之不幸,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。向吾不为斯役,则久已病矣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,积于今六十岁矣。而乡邻之生日蹙,殚其地之出,竭其庐之入。号呼而转徙,饥渴而顿踣。触风雨,犯寒暑,呼嘘毒疠,往往而死者,相藉也。曩与吾祖居者,今其室十无一焉。与吾父居者,今其室十无二三焉。与吾居十二年者,今其室十无四五焉。非死即徙尔,而吾以捕蛇独存。悍吏之来吾乡,叫嚣乎东西,隳突乎南北;哗然而骇者,虽鸡狗不得宁焉。吾恂恂而起,视其缶,而吾蛇尚存,则弛然而卧。谨食之,时而献焉。退而甘食其土之有,以尽吾齿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,其余则熙熙而乐,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。今虽死乎此,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,又安敢毒耶?”
余闻而愈悲,孔子曰:苛政猛于虎也!”吾尝疑乎是,今以蒋氏观之,犹信。呜呼!孰知赋敛之毒,有甚于是蛇者乎!故为之说,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。
这篇文章不仅讲述了捕蛇者的故事,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。柳宗元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的对比,生动地描绘了赋税之毒,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苛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如今,虽然捕蛇者已经成为了历史,但《捕蛇者说